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一、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

 

二、精神卫生的含义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也可以叫做精神健康。狭义的精神卫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广义的精神卫生,是指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三、“精神病”与“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关系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环境的)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等认知活动障碍为主的一类程度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其幻觉、妄想等感知觉、思维异常的症状又称为精神病性症状,这些患者多到精神病专科就诊。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又称为精神障碍,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的异常,其严重程度达到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它包括了精神病,但其范畴更为广泛。




四、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种印象是受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发病前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 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小害羞、思维缺乏逻辑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裂型人格”,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上述性格缺陷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痊愈之后复发的危险性也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五、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有些患者是缓慢发病的,早期表现常常不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精神病。直到病情发展严重了以后,家属还很难回忆起确切的发病时间。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有:


懒散: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学习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学生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仍然我行我素。


淡漠: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对他人的关心也无动于衷。

自语、自笑:经常听到患者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或者独自发笑,令人不解。

猜疑:无端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易变,好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


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痛、易疲劳,以此为理由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既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也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请注意,这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区别之一。

窥镜症状:长时间呆坐在镜子前面,端详自己的面容。这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感知综合障碍的症状造成的患者看到自己的脸变形了,或者不真实了,所以才长时间照镜子。

情绪不稳: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心流泪、或兴奋不已、或大发雷霆,与其既往性格不相符。




温馨提示:

文字来自网络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科普宣传资料。如觉知自己状态不对,又尝试调适无效,请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室;如发现身边同学有疑似早期精神病症状,请及时汇报辅导员。

招生咨询 在线客服 在线报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