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一起探索南海水下奥秘|学长学姐带你畅游自贸港之中国南海博物馆
HAINAN-NANHAI

/////
它 是一艘海上的“航船”
它 是一座原住民的“大房子”
外形借鉴了海南黎族地区船型屋建筑形态
融合了现代美学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
“海上奇殿”颠覆传统建筑美学
置身其中览尽海上丝路

本期 学长学姐带你探索
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一起走进深海奥秘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潭门千年渔港旁,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0593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建筑设计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融合现代美学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





这次我们带大家探索的是3号展厅——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文物逾万余件,以陶瓷器为主,另有铁器、木质船板以及少量铜器残片。展览以华光礁Ⅰ号沉船为核心,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面向南海、以小透大,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弘历史,凸显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地位。

沉睡在海底的文物
掩藏在岛礁畔的遗迹
书写于水路针经书上的文字

我们一直都在好奇南派三叔笔下
西沙海底墓的奇珍异宝到底是什么来头
却不知在现实中平静的海底之下
同样蕴藏着珍贵的海底宝藏



八百年的守候
终于出水面世
它 就是——华光礁Ⅰ号
↓↓↓↓


#华光礁Ⅰ号
南海自古就是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道,被誉为“世界第三黄金水道”。华光礁Ⅰ号沉船所沉没的地点就位于海南西沙群岛中部靠南。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是我国在南海整体打捞的第一艘中国宋代沉船。专家判断,这艘船是一艘“福船”。所谓“福船”是指南宋时期福建造的海船,与广东造的“广船”、浙江造的“浙船”并称为宋元时期三大海船。“福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主力船型。


华光礁Ⅰ号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
寄托着新中国水下考古的美丽憧憬
借助全息投影的力量
我们就能触摸到八百年前鲜活的历史片段


这里 就是考古学家
根据沉船遗址所复原的场景



放眼望去 抓人眼球的
最属粉盒 实至名归
粉盒 /Powder Boxes/
在华光礁Ⅰ号古沉船遗址发掘的诸多瓷器当中,粉盒足有千件。分为大、小两种。制造方式与形式基本相同,底部略凹、子母口,盒盖上有不同的花卉印花装饰,大致可定位德化窑系。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始于战国时期,唐代已非常流行。中国古代的粉盒,不仅是女性的私物,亦曾作为皇室对外交往的珍贵礼品。粉盒是古代妇女存放脂粉的化妆盒(香盒、油盒),是闺房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一般放置于较大的妆龛内。

吉字大碗




南海遗珍,浩浩荡荡,吉字瑞意,流传古今。在在华光礁Ⅰ号不计其数的船货里,有一件文物最让人念念不忘,印记深刻,那便是一件件底部带有“吉”字的划花大碗。

“吉”字历来象征着人们对于吉祥、平安生活的美好向往,古有“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表现出人们对于吉祥的理解。如今的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对于吉祥憧憬和向往。

于深渊中觉醒
在当代光明中盛发
虽是普通的商贸海船
但其中却蕴含着中国古代一段光辉的历史
同时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现映射
除了我们今天介绍的3号展厅,博物馆还有6个展厅可以供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人文历史陈列”
“南海自然生态陈列”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
“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
“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博物馆日/5.18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学姐与博物馆的故事告一段落
探索自贸港的路上
我们仍在继续......
+ + + +
策划 | 旅游管理系 新闻中心 大学生记者团
指导 | 旅游管理系 吴有进 何晓爽
编导 | 新闻中心 郭荷子
撰稿 | 大学生记者团 郄笑石 旅游管理系 吴有进
摄影 | 大学生记者团 张云堃 谢明
剪辑 | 新闻中心 郭荷子
编辑 | 大学生记者团 郄笑石
出品 |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新闻中心
投稿信箱 | news@his.edu.cn
带你重回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小瑞的美食环游记之海棠湾仁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
你知道妈妈喜欢什么吗?|请回答,三亚中瑞之母亲节:感恩给予我们生命和力量的人
担当 | 三亚中瑞:洛桑模式引领产学结合 寓教于业培养刚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