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伟大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 三亚中瑞思政教学部组织“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和运用抗战历史所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近日,我院思政教学部组织召开了以“铭记伟大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集体备课会。
备课会上,思政教学部主任王艳红教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她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将抗战历史教育作为新学期思政“开学第一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的重要论述。备课要注重史论结合,既要讲清楚抗战的历史事实和重大战役,更要阐释好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解读好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要坚持正确历史观,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抗战历史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在集体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多项富有建设性的教学建议。
思政教研室主任罗燕强从教学案例设计角度出发,提出应深入挖掘抗战英雄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涵。通过杨靖宇将军雪原抗敌、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赵一曼烈士家书遗志等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思政教师孟煜鑫着重强调了抗战精神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他提出要深入阐释《论持久战》的战略智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远见,通过对比不同抗战路线的本质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领会抗战精神对当代中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启示。
思政教师朱虹昌从历史叙事的角度,建议采用全景式与重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展现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宏大历程,又深入剖析关键战役和历史节点,同时将延安精神、群众路线等鲜活素材融入教学,通过历史影像、实地参访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和民族认同。
思政教师解媛超聚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以问题链引导探究式学习,通过“抗战精神与当代青年责任”等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建议采用情景剧展演、主题辩论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实现从知识学习到价值内化的升华。
本次集体备课会持续近三个小时,气氛热烈,内容充实,不仅为新学期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资源,也展现了思政教学部教师队伍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专业精神。未来,思政教学部将携手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精心策划主题微课大赛、红色情景剧展演等系列教育活动 。让历史的声音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的课堂里激荡出深沉的回响;让红色的基因浸润血脉,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生长出信仰的参天大树,持续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